何仁感悟:三十立什么、四十惑什么、五十知什么?(何仁2016年正月初三实龄30岁,压力
关注何仁新媒体,共同学习分享http://www.heren.pw/static/image/hrline/1.gif
“十五”、“三十”、“四十”等数字只是虚指,“志于学”、“立”、“不惑”、“知天命”等都是修行的化境,一步一步往上走。在人生的三十岁、四十岁、五十岁、六十岁和七十岁,你处在怎样状态上?
作为千古圣人的孔子,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,堪称是完满人生的典范。儒学对现代人的一大意义,正在于提供了孔子这一人生范本,让我们在摸索自己的道路时,能够时刻警醒自己:我们离完满还有多远?
三十而立三十而立,不是“立了什么”,而是“立在哪里”。孔子是“立于礼”(《论语 泰伯》)。礼,是礼制、规矩。无规矩不成方圆。但在年轻的时候,我们往往有改变世界的豪情,认为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”,勇于打破传统才能创造未来。
传统其实是创造的源头。如毕加索成就自己独特风格之前,已经将学院派绘画风格摸索得一清二楚,其传统技法之熟练程度,已经可以和训练多年的艺术家相提并论。有了传统规矩的基底,他才能逐渐变化线条、改造空间,成就伟大的画风。
立于礼,才能知根底,才能谈创新。
四十而不惑“立于礼”后对于自己所走的路,免不了要经过一番怀疑,甚至是动摇。如孔子自己,面对乱如麻的春秋格局,他也曾“累累若丧家之犬”。但吃得苦越多,越体会到理想的重要性——在孔子的理念中,恢复周礼是他毕生的追求。经过的战乱越多,他对礼仪的追求就越坚定。此之谓“不惑”。
华人大导演李安,年近四十才拍出自己的处女作三部曲,但却一举获得了金马奖、金狮奖等大奖,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当年坚持的电影梦是正确的。
中国人的“不惑”往往如此,潜藏得很深。要经过一波三折的磨难,“不惑”的理想才显出坚不可摧的魅力。
五十而知天命“天命,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予物者”,即是每个人活于世上所应担负的一份使命。过了不惑之年,奋斗到了一定境界,要开始对自己的一生进行认真梳理。孔子在五十多岁的时候,学问已达化境,开始退隐而修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,为后世的文化传承作出巨大贡献。
六十而耳顺按照字面理解,“六十而耳顺”的意思,是说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,自己都听得进去而心里依然平静。胡适说:“耳顺是能容忍‘逆耳’之言,听‘逆言’不觉得‘逆耳’。”
而更深层次的“耳顺”,是指“闻人之言,而知其微意,则知言之学,可知人也。”听其言而能知其人,乃至观察世界、社会都用耳朵去聆听,因为眼只观前面,而耳可听八方,甚至可以调动身体其他器官的触感,汇聚于心,达致无所不通、无所不解的境界。
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对自己的“天命”了如指掌的人,才能从心所欲。因为经过长期自我修持,内外打通,一切规矩都是我自身的规矩,这些规矩不是个人的约束,反而是内外相互印证的证明。甚至可以说,到达这一境界的人,本身就是规则的制定者,是引领时代走向的风云人物。
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,是人生的修道阶段;五十而知天命,是悟道的象征;六十而耳顺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,则为证道的表现。
人生弯弯曲曲水,世事重重叠叠山。在曲折进取的道路,我们一步一步走,总会遇到不一样的风光。而只有努力过后,我们的人生才能算得上真的完满。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,记得发给好朋友哦!分享智慧,好运常伴您!http://www.heren.pw/static/image/hrline/4.gif
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
http://www.heren.pw/data/attachment/forum/201601/19/215555abnxi5cikxelnxxt.jpg
大度看世界,从容过生活!阅读是人生智慧,分享是助人快乐!成功一定有方法,失败一定有原因,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四个字:学习不够!投稿邮箱:2383289468@qq.com 也欢迎各位微友提出您的宝贵意见。用微信“查找公众号”--输入“herenpw”--点击关注,关注何仁微信公众平台后每天收到何仁为您准备的深度内容;免责声明:《何仁》转载上述内容,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本平台部分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,请与编者联系!我们核实后将立即改正。(宿松何仁个人微信号ah788com、何仁网址:www.heren.pw)
页:
[1]